Come to be a scholar

来秀才做秀才

优质的师资队伍祝您金榜题名

金融教育管理

2021-12-10

一、当前金融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


  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定量经济模型分析、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案例分析和制度分析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方法和工具,金融才科学严谨。然而,目前,在整个20世纪,金融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急剧缩小和形式化。20世纪20年代以前,90%以上的文章用文字来解释世界和现象。到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的文章90%以上是代数、积分、计量经济学和博弈论。一些极度崇尚数学的金融经济学家认为,通过建立一个相对于现实世界的简化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分析和讨论,就可以展现出这种准确性和严谨性,而不是过多地思考模型对于现实世界的预测和解释能力,这使得金融逐渐成为一门“纯技术学科”,更加注重数学建模的完善,而不是一门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


  但是金融不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它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现象和结果。一些一流的美国金融杂志促成了这种数学形式主义的发展。他们利用是否有数学模型对来自各国的大量论文进行低成本筛选,使数学形式主义成为一种学术标准、范式和财经时尚。


  这种数学形式主义的趋势已经蔓延到全世界,包括中国。中国最好的经济学学术期刊《经济研究》是广大经济学、金融学研究者的研究坐标。但纵观近几年发表的文章,有很多数学模型和推论,即使有些文章的结论不正确或者只是停留在中国数据上供新模型参考,也是可以容忍的。这让许多从事财经研究多年的学者感到困惑。他们认为经济学和金融理论史、实体经济史研究不再重要,研究不再关注理论的脉络和发展,一篇精当的数学文章就足以替代。这种数学形式主义的传播是极其有害的。所谓“走得太远”,不仅会大大抑制研究人员和学者的创造力和新思想的诞生,还会对研究生的研究理念、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


  二、金融学研究生论文的特点和形式主义倾向


  论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展示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金融学研究生论文质量不断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不可否认,这与金融课程改革息息相关。改革后,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研究生课程逐渐与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开设的课程接轨,增加了数理金融学、博弈论、计量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等重要课程,使学生掌握了最有力的科研工具,为深入开展理论研究打下坚实基础。2006年,我从数百名金融学研究生中随机抽取了几十篇毕业论文。经过仔细阅读和思考,我发现虽然论文质量比改革前有所提高,但情况并不乐观,主要问题是:


  (一)论文普遍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


  所谓科学性,是指论文所表达的内容是可靠的,这体现在论据要准确翔实,文字表述要简洁不含糊,大多数研究生论文达不到上述要求。这是因为研究生论文的写作时间往往很短,平均3 ~ 6个月。研究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详细阅读、分析、筛选资料。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展现了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际上,大部分论文要么是资料堆砌,要么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太多,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大部分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是由材料组成的,大部分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很多论文只是“有人认为……”的格式,没有时间、地点、提出理论的理由等。这样的检讨意义不大。然后就是论文中模型的“参考”,几乎都是直接照搬国外的,然后直接用中国的数据进行测试,数据质量不高,所以只是得出一个结论,是否正确。这部分能力的缺失是研究生教育的致命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前途堪忧。


  (二)不理解研究生论文的写作规范,可读性差。


  有些研究生不知道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中存在很多问题。有的论文没有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有的论文没有文献综述,有的论文像引言一样概括,有的论文有不同形式的参考文献。这些都反映了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三年研究生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输入后输出。论文是输出思维的重要形式。因此,如果研究生不懂写作规范,会影响输出效果,大大降低研究成果。这个问题不容忽视。


  (三)形式主义倾向严重。


  被抽样的研究生论文中,80%以上使用复杂的数学模型,约20%的学生全部论文是少言寡语的数学模型,95%以上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在对几十名研究生的访谈调查中,85%的学生认为“数学模型”非常重要,是衡量论文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而只有20%的学生认为“解决问题和解释现象的能力”非常重要。超过80%的学生认为,如果毕业论文不使用数学模型,而只采用规范的分析方法,那么不仅论文的分数会很低,答辩也会很吃力不讨好,甚至有些想继续深造的金融研究生会发出“这门科学数学好”的感觉。这些情况表明,数学形式主义倾向在高校金融教育中已经蔓延。学生都知道有些课程如投资组合、公司金融可以缺课,但金融数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一定不能缺课,大学金融专业写论文甚至毕业都是一个现实问题。问题是,学习和使用这些工具对研究生来说是一件好事,所以从表面上看,论文水平高、模型深刻、推导复杂,有些是导师和答辩老师无法理解的。然而,经过仔细研究,这些论文中有许多学术价值很低,甚至没有价值。有的完全照搬国外,没有任何推广,有的是完全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模型,最后得出的结论与现实相悖,有的甚至与研究问题无关的模型被用在论文中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数学形式主义的严重倾向造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重新树立学生的研究观念,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数学作为重要研究工具的作用是什么。


  三、金融学研究生教育的缺陷及对策


  金融学研究生论文存在的问题是研究生教育弊端的反馈和缩影。因此,总结金融学研究生教育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是每一位高校教师迫切的责任和义务。


  (一)明确研究生培养目标


  近年来,国内舆论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在下降。其实关键在于研究生培养目标不明确。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中,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未来都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一些学生希望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有更好的工作机会,而另一些学生对金融研究感兴趣,希望将来从事金融学术研究。对于这两类学生,学校设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刀切”的做法。例如,纽约的研究生教育可以分为两类,即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研究型人才(硕士、硕士等)。)和从事其他职业(文学硕士、文学硕士等)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可供国内研究生教育借鉴。这不仅能让那些未来有望从事科研的学生得到正规的科研培训和准备,也让研究生教育不再是培养少数科研人员的精英教育,具有职业和专业培养的公共意义。


  (二)研究生课程设置多样化,但要有重点。


  研究生课程要多样化,今天的科学研究以跨学科研究为特征。所以多元化的课程是趋势,但不是通识性的学习,要注意重点。必须开设计量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统计软件应用、博弈论等工具类课程。这就像用工具挖土,用手挖土效率极低,但工具只是提高效率的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因此,深化理论研究更为重要。一些金融学院削减《资本理论》和《金融史》等课程是不明智的。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习各种金融理论的背景和脉络,从资本理论的经典文献中学习其深刻的精髓和营养。这些课程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新思想的创造和理论的呈现离不开这些理论课程的学习,否则学生的思想就会变得空洞。(3)介绍研究生论文指导课程,全面介绍研究生论文写作的目标和规范;鼓励思考,增加集体讨论时间,通过小论文和演讲传达想法。要改变传统的简单讲课的教学模式。组织课堂讨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论文写作的积极性。虽然这种教学模式会给研究生带来一定的压力,他们必须在课后阅读大量文献才能发言并获得一些真知灼见,但教学效果要比传统的“填鸭式”方式好得多。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科研趋势和方向的敏感度,以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研究生教育的最终目标。我们要培养的是能够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高素质科研人员和专业人才。